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0068号(经济发展类006号)提案答复的函
谭锦球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国家“品质提升战略”的提案》收悉,现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答复如下:
质量是生产力水平的综合体现,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品质革命”,走以质取胜、质量强国的发展道路,是不断增加优质供给、推动中国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您提出的实施“品质提升战略”的建议,对促进质量提升、建设质量强国、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相关部门围绕品质提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质量摆到了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写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强调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供给体系由中低端产品为主向不断适应需求变化的中高端产品为主转变。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质量强国的决策部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相关部门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建立了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去年调整完善成员单位,由17个增加到23个,包括中央组织部、发展改革委等,建立了各部门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大质量工作协调机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实施了质量强(兴)省(区、市)战略,2800多个市县开展了质量强(兴)市(县)活动,形成了以强省、强市、强县为支撑的质量强国建设格局。
(二)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协调推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以党委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在服务业、原材料等领域协同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推动质量技术创新和质量攻关,解决行业共性质量难题;民政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制定实施本领域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质量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全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3.86%,重点服务行业质量满意度和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达到75.81分和78.62分,稳定在“比较满意”区间。
(三)大力推动品牌建设。一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强化品牌建设工作指导。二是持续举办“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自主品牌消费品体验、云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等系列活动,增强品牌发展意识,凝聚品牌发展社会共识,推动品牌建设促进质量提升。三是加快培育工业品牌。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全国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5000多家工业企业参与。在109个产业集中度高、基础好、特色鲜明的产业聚集区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工作,带动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四是通过标杆示范带动产业品质提升。开展质量标杆、单项冠军、品牌培育贯标、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活动,先后遴选295家质量标杆企业、4批单项冠军、5批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1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推广中国特色质量品牌管理经验。大力支持质量管理小组、信得过班组、品牌故事等群众性质量改进活动等,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和品质意识。
(四)严格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按照国家、省、市、县四级分工,对食品生产企业、大型批发市场、网络平台销售的食品、进口食品、“三小”(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生产销售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开展全国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根据抽检结果发现的问题开展风险排查。二是开展乳制品、肉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督促乳制品生产企业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婴幼儿配方乳粉追溯体系建设,严格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确保产品配方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推动肉制品企业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开展重点问题整治。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318个。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上线运行。四是针对防疫期间食品消费特点和监管要求严控风险。加大对餐饮单位、商场超市、农(集)贸市场等食品经营重点场所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库存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禁止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交易的相关规定。
(五)持续加大稽查执法力度。一是严把“入口”源头,抓好食品质量。通过大要案督查督办、食品安全考核等方式,严厉打击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二是严格捕杀、销售、食用野生动物执法。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等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联合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截至6月底,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野生动物违规交易案件450件,罚没款424.53万元,停业整顿7880户,查封经营场所2488个。三是出台《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将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消费品全部纳入召回范围。累计推动企业召回缺陷汽车463次,涉及车辆1759.61万辆,召回缺陷消费品1155次,数量达2493.82万件。
(六)强化质量基础支撑品质提升。一是加强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建立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的农产品安全保障标准体系,打造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培育提升农业品牌,批准发布国家标准3501项,行业标准5161项、地方标准21088项。制定农兽药残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0068项,基本覆盖我国批准的农兽药品种和主要农产品。二是积极推动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强化轻工、纺织等行业标准制修订力度,制定家用电器、家具、玩具、童鞋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全面覆盖纺织服装行业全品类、全产业链。推动重点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接轨,服装、家电、制鞋等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95%。制定了《服装定制通用技术规范》《绿色产品评价 家具》等一批满足消费新热点、新需求的高质量标准。三是强化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制修订力度。印发《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加快发布《绿色产品评价 快递封装用品》等4项国家标准,推动快递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四是加快合格评定标准提档升级。立项制定了《中小企业质量提升》标准和《中小企业质量管理评价》标准,提升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参与制定合格评定国际标准39项次,实现对ISO/CASCO制定的36项国际标准的100%跟踪并等同转化成国家标准,提升合格评定水平。五是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开展智能家电认证、家电优品认证、数字电视高清显示认证、智能网联汽车认证等领域高端品质认证,提供满足消费需求的优质产品。发放高端品质产品认证证书1200多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1万余张,服务认证证书3.3万余张。在建材轻工、电器电子有害物质限制使用、邮政快递包装等重点领域,初步建立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大力发展“两品一标”农产品,增加优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以南水北调东线中线水源地及其输水沿线、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环渤海为重点区域,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完成12.5万个建制村环境整治,并对2019—2020年农村环境整治建成设施运行效果进行评估调查,农村居民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二是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和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工作,建立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的中央项目储备库管理机制。印发《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实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三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中央农办等8部门印发《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组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整村整县推进奖补政策。组织编制《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等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组建农村“厕所革命”专家智库,开展农村改厕技术集成示范试点等,整治后的村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下一步工作
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协同开展质量提升,加快推进质量变革,合力建设质量强国,促进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强化战略规划引领,推动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加强质量强国战略顶层设计,研究编制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争取2021年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发布实施,作为新时代指导和推动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充分发挥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对质量强国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持续深化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完善政策措施,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抓质量提升,切实提升质量总体水平。
(二)加强民生重点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构建以安全、绿色、优质、营养标准为梯次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制定一批引领健康消费的营养标准。进一步加强米、面、油、茶等植物源性食品的安全监管。紧盯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和抗生素残留等重点项目,排查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加强市场销售生猪产品、水果蔬菜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根据国家食品监督抽检结果发现的问题,督促各地强化对重点品种、重点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保障市场供应的食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助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构建重点产业质量认证体系,运用国际先进标准和质量认证手段,助推我国产业迈上中高端。扩大高端品质产品评价范围,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认证用标准评价体系。扩大吃穿住用行等消费领域的绿色认证产品范围,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质量,有效引导绿色消费。推动有机产品认证工作,加快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修订工作,组织开展“有机宣传周”活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控和过程控制,加快“两品一标”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
(四)强化农村环境整治组织实施。围绕打赢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各项目标任务,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强化农村环境整治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做好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项目入库指导和规范化管理,组织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摸底调查和县域治理专项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探索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模式与管理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市场监管总局
2020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