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市局认真贯彻落实总局、省局关于特殊食品安全监管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对深圳市95000余家特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以“服务+监管”为导向,实施规范服务、严格监管,多措并举,稳步推进,有效解决机构改革后基层特殊食品执法标准不统一以及特殊食品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不断提升深圳市特殊食品安全监管的专业性。
一、狠抓连锁经营企业,引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深圳市目前有80余家商超、药店连锁企业,涉及特殊食品经营的下属连锁门店近5000家,深圳市局以连锁企业总部为抓手,对深圳市特殊食品经营连锁企业进行“以点带面”的监管。检查中若发现某连锁企业的某家下属门店有经营不规范的行为,立即以该问题门店为引,约谈该企业总部,要求总部对其下属所有连锁门店进行全面自查和整改,通过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督促连锁企业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达到“检查一家,规范一片”的效果,监管效率显著提高。
在深圳市商超连锁企业范围内开展“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示范店”创建工作,并在《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示范店考评标准》中增加特殊食品规范经营的考评要求和比重。通过“示范店”的评审,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激发企业主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促进了特殊食品流通领域的规范经营,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和安心。经过严格评选,2020年共有30家商超门店获得“2020年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示范店”的荣誉称号,在颁牌仪式上,邀请获奖代表企业向同行分享经验做法和亮点工作,同时邀请特殊食品监管人员对商超从业人员开展规范化经营培训。通过正面宣传和引导,推动企业积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二、编写《作业指导书》,服务基层执法和企业自律
为提高基层执法监管能力,深圳市局从特殊食品检查实际出发,编写了《特殊食品经营环节监管作业指导书》,并将该项工作列为“2020年深圳市监局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作业指导书》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特殊食品日常监督检查流程归纳为“查资质、看专柜、抽产品、验制度、看广告、填表格、贴结果”等七个步骤,将检查行为标准化、程序化,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基层提供监管指引和统一的执法标准,避免基层因执法标准不一而出现较大的监管差异;为便于特殊食品企业更好的落实主体责任,深圳市局结合企业常见问题,将《特殊食品经营环节监管作业指导书》重新整理编写了《商场超市经营特殊食品自查作业指导书》和《药店经营特殊食品自查作业指导书》,以特殊食品监管标准为经营单位提供自查操作规范,提高企业自查效率,既避免企业不清楚监管要求,也避免企业自查流于形式、发现问题不够等。该举措受到基层和特殊食品从业人员的一致好评。
三、开展“互联网+培训”,提升特殊食品从业人员水平
为特殊食品从业人员拍摄系列微视频,以网络微培训的形式,在“线上”为特殊食品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法律宣贯,突破传统培训时间、空间、人员的限制,将传统培训“化整为零”,灵活方便,最大限度地满足被培训者的个性化需求;疫情期间,深圳市局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举办了主题为“科学防疫,以案说法,筑牢食品安全底线”的特殊食品法律法规宣贯会,督促企业规范守法经营。深圳市局利用“线下为主、线上补充”的培训形式,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拓展培训渠道和方式,为特殊食品从业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培训,切实提高特殊食品从业人员水平,提升企业规范化生产经营能力。
下一步,深圳市局将继续依托于食品安全战略部署,严格落实总书记关于“四个最严”的总体要求,持续加强特殊食品行业监管和服务质量,压实特殊食品企业主体责任,不断提高特殊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全力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服务“双区”建设贡献力量。〔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特殊食品监管处,深圳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监管处(特殊食品监管处)提供〕
上一篇:创新检查方式,开展溯源核查保证婴幼儿配方乳粉消费安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